世说 | 大佬们的足球黄昏
发布时间 2022-03-15 10:58:00 318次浏览 房企 商业地产 休闲娱乐 写字楼 楼宇经济

世说
 
观点新媒体
钩沉里的商业笔记: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网 终于还是等来撤退的消息。

3月12日,大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宣布,大连足球改革发展工作组组建管理团队接管大连人职业足球俱乐部,对俱乐部进行全权管理。

公告称,万达集团、一方集团将继续支持大连职业人俱乐部和大连足球发展。

根据协议,万达集团将承担俱乐部接管前二十来年的全部历史债务及未来三年俱乐部运营、青训及大连市校园足球小学基地校运营等全部费用,将总成本约16亿元的大连足球青训基地捐赠给大连市国有企业德泰控股用于发展足球事业。

大连人职业足球俱乐部,曾用名为大连一方足球俱乐部,是大连本土的第三支职业足球队,现征战于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球队主场设在大连市体育中心体育场。

眼看它起高楼
1994年,万达集团入主大连足球,大连万达足球俱乐部征战甲A联赛期间,曾在1994、1996、1997、1998年获得联赛冠军。从1995年联赛第11轮到1997年联赛第21轮,大连万达创造了整整55场国内*联赛不败的纪录,并获得了联赛3连冠。
高歌猛进的当口,1998年足协杯半决赛中,大连万达点球败给了辽宁天润。全场多次判罚令球迷激动,王健林也向媒体直言不满,一怒之下宣布退出足坛。
“虽然联赛有进步,但球场上的黑暗太多了,我郑重宣布,现在的联赛状况,想搞好足球还是不行的,今年联赛结束后,万达将永远退出中国足坛。”
次年,万达将俱乐部30%股份转让予大连实德集团,球队更名为大连万达实德足球队;一年后,大连实德再以1.2亿买下俱乐部所有股份,俱乐部和球队同时更名大连实德,王健林的大连足球时代正式结束。
万达“断交”足坛后,下一个黄金时期是中国恒大登场。
2008年,中国楼市迎来疯狂增长的黄金时代,房企成了最先富起来的一批。如果说在中国玩足球无异于赔本赚吆喝,那么当时的地产投资者博的就是吆喝声能有多大。
赛场上的足球运动员奔跑时,球服上印着的队名在观众眼前怒刷存在,这既是一场又一场的足球竞技,也是一遍又一遍的房企活广告,更是排面。
2009年恒大营收合计57.13亿元,净利润10.46亿元,许家印用10%的净利润买下广州恒大。2010年3月1日,恒大宣布正式接手广州足球。发布会上,许家印承诺全力以赴搞好足球俱乐部,“要做就要做到*!”
此后10年间,广州恒大获得八个联赛冠军,两座亚冠冠军。彼时有数据统计,12年来恒大在球队上的开销达137亿。
生意人不做赔本买卖,巨额投资后许家印借足球生意赚得盆满钵满。
仅2009至2013年的四年时间,恒大销售额从303亿元蹿升至1004亿元。到2020年,恒大全年销售额达到7233亿元。同时,恒大在保险、粮油、饮用水、健康、汽车等多元业务方面,实现齐头发展。
地产金主
热血的资本故事最是吸引人。
事实上,尽管恒大并非国内最早投资足球的地产企业,但却是“跟随者”最多的。作为这场“投资活动”中的领头羊,恒大无疑是后来者们的意见领袖。
2011年,在恒大正将足球玩得风生水起时,广州第二家由地产公司投资的球队也于7月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亮相。
发布会上,富力地产久未露面的老板张力宣布成立广州富力足球俱乐部。
张力称,之所以下定决心投资足球,主要还是因为和恒大主席许家印一起去欧洲考察的时候,天天看见许家印的秘书将有关恒大足球俱乐部的消息收集给其阅读,再加上许家印的强烈“推荐”,于是在一周之内,富力完成了球队的收购。
彼时,富力销售业绩以百亿计,足球投资的1500万元支出如九牛一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张力亦坦承,足球队的建设、竞赛都有媒体的报道,“这也是对公司品牌的宣传”。
跟随恒大,足球场上的地产营销风靡。2015年,足球改革方案出台,彼时有足球俱乐部高层认为,足球春天即将到来。
在那一年,久别足坛的万达集团宣布出资4500万欧元购买马德里竞技足球俱乐部20%的股份。紧随其后,华夏幸福基业正式冠名中甲球队河北中基,并在京宣布新任主教练为曾执教过皇马、巴萨的名帅安蒂奇。
此时,国内16支中超球队,包括广州恒大,北京国安,广州富力,山东鲁能,天津泰达,贵州人和,上海申花等,约8成球队背后是房地产及有房地产业务的公司支持。
做足球这件事情上,胡葆森可能有不同见解。
1992年,建业成立,两年后建业俱乐部诞生。后来胡葆森再被问到入主河南足球的原因,也只回答说是“感情用事”。
不同于恒大和它追随者们的大开大合,建业球队看似小打小闹,但在足球这件事上一做就快三十年。在胡葆森看来,这是建业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是初心、是一脉相承。毕竟花了很多钱。
或许宋卫平最能与胡葆森惺惺相惜。
1998年,宋卫平成立绿城足球俱乐部。2004年,绿城投资1.3亿元,征地216亩,兴建了绿城中泰足球训练基地。在当时中国足球迅速降温的当口,反其道行之,建立了以“文化开启心智,心智引领技术”为理念的足球学校。
近年来,绿城越发囊中羞涩,宋卫平也终于放手,决定在现实面前转身离开。
过去砸钱是“排面”,是情怀,如今已是负担,没什么比关起门来过好自己日子更重要。
玩不转的足球
屡战屡败的中国男足1:3输给越南之后,球迷彻底失去信心。而在这之前,中国足球早已一落千丈。
随着中超一系列*改革,目前国内投资方不再热衷于投资足球。与此同时,足球背后正上演着“房企大撤退”。
2020年,房地产行业三道红线政策出台,房地产高杠杆时代宣告结束,融资渠道受阻,行业各种政策管控趋严,让曾经挥金如土的房企巨头们陷入了困局。
同年,为整顿这把烧了十年的金元足球之火,中国足协规定中超、中甲、中乙俱乐部的单个财政年度总支出分别控制在6亿、2亿以及5000万人民币内。
2021年,正式开始实施“俱乐部名称中性化”。所有中超球队,队名开始去企业化,球队名称不得含有其他法人或非法人组织名称,不得使用与俱乐部股东或股东关联方的字号、商号或品牌名称,也不得使用与上述相似的名称。
江苏苏宁改名江苏队,广州恒大改名广州队,广州富力改名广州城队,河北华夏幸福改名河北队,上海上港改名上海海港、上海绿地申花改名上海申花……
资料显示,截至2021年9月,中超16家俱乐部中由房地产主导的占据10家,分别是:广州(恒大)、广州城(富力)、深圳(佳兆业)、申花(绿地)、国安(中赫)、大连人(万达)、武汉(卓尔)、河北(华夏幸福)、河南(建业)以及沧州雄狮(永昌)。
但球队背后的房企或捉襟见肘,或自顾不暇。过去谈的是情怀,如今也得考虑现实摸着口袋掂量着办。
金主没钱、球队断粮,伴随着欠薪、解散、退赛,昔日被“供养”的球员加入了房企讨伐大军。
黄昏已至,先是资本从地产退去,再是地产从球场退去。

观点地产新媒体

财经 金融 房地产 评论
观点地产新媒体向来以提供迅速、准确的房地产资讯与深度内容给房地产行业、金融资本及专业市场而享誉业内。